不过,从这些年来,他的一系列动作就可以看到,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。
17年万达就开始"瘦身",先是抛售文旅项目和酒店资产,紧接着又卖掉了电影控制权,截止到今年5月,总共卖掉了48组万达广场,前前后后套现数千亿,
他的种种行为也足以说明,房地产爆发的时代早就过了,比如,当前全国二手房挂牌量突破753万套,甚至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都有7万套挂牌,这样一个现状下,如果还抱着“房价会暴涨”的幻想,已经不切实际了。
.02
这两年卖房的人,都会后悔吗?
房价调整三年,很多地区的价格已经回到十年前,很多人开始纠结,这个价位卖房,以后会不会后悔?
咱们讲讲身边几个案例,大家就可以从中看到结果:
案例一:
深圳的前同事,三年前花680多万在抄底一套房,他说自己捡到大便宜,因为这套房最高峰时达到900多万。
三年一过,今年的春节再见面,他告诉我说房子已经跌破510万,三年足足亏了170多万,现在每天睡觉都不踏实了。
案例二:老家同学,一直以来都在杭州大厂上班,但去年初被优化了,失去收入来源,每个月1.3万的月供,只坚持了不到三个月,最后割肉70多万卖房。
当时很多亲朋好友都笑他,卖早了,觉得后续很快会涨回来。
但是前段时间老同学却笑着说,最近几年做的最对的决策就是,去年卖房少亏了10%,后来拿着300万和朋友开了一家小电商公司,生意走上正轨,日子反而越过越滋润。
这就是卖不卖房的区别:房子一旦套住了,就动弹不得。
其实现在分析卖房会不会后悔?还得充分考虑到两个方面的因素:
第一,保障房越来越多
相比普通商品房,保障房的市场价格更优惠,一般是市场价的3-6折。
比如深圳某个共有产权房,单价只要2.3万,但周边的商品房价格却高达4.5万。
对比之下,很多人都跑去买保障房,二手房价格几乎翻倍,谁愿意去接盘呢?
第二,未来持房成本越来越高
以后很多人不仅要面临房子贬值,甚至还得花钱养着房子。
此话不假,你想想每个月必不可少的物业费,贷款利息,物业费,还有将来渐行渐近的房产税,这些钱都是养房的成本,而且月月要支出。
现在有很多地区房租连月供都养不起,每个月还倒贴钱,这样的资产,分明就是累赘。
.03
更令人担忧的是,砸手里卖不掉
如果再考虑的长远一点的话,比房价下跌更令人担忧的是,未来可能砸在手里卖不掉。
这也不是没可能:
第一,以后接盘的人越来越少了
现在的主力购房群体是90后,00后,但90后比80后少了4000多万,00后比90后又少了3000多万,而近些年来,出生率持续下降,意味着,往后每个时代的主力购房群体都比上一届少。
人口越来越少,但房子不可能买了就吃掉啊,所以将来很多房子可能降价都没人要。
第二,现房销售后,二手房变现更难
现在很多地区都开始新房搞现房销售,再加上“好房子”政策落地,不少开发商已经开始四代宅0公摊新模式——
比如西安、南京等地,现在很多130平四代宅户型,虽然套内面积只有116平,但是搭配一个28.5平的大阳台,房屋的使用面积远超130平。
还有的地区,虽然新房同样是三代宅,但是因为从室内偷面积,套内得房率也大幅提升。
买新房能"所见即所得"+更多套内面积,这种情况下,谁还会买又老又旧、公摊30%的二手房?
深圳有套1980年代的老房子,降价7次都流拍了,这就是现实。
第三,银行评估价打骨折。
深圳的银行给二手房评估,现在普遍打七折。500万的房子银行只认350万,想换房?
先补上150万的缺口,这对普通家庭来说,简直是天方夜谭。
对于一些房企大佬来说,“活下去的秘诀,就是比危机快半步。"
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,这半步就是生死线。
所以,对于普通人来说,究竟该不该割肉离场,给大家几点建议:
三四线,那些没配套、没人气的劣质资产,36计走为上。
核心区有配套的优质资产,还可以留着。
大城市核心区,出租降压!
如果月供超过收入的60%,想办法扩收,否则风险很高。
总之,
一旦价格跌不停,变现更难,房本就不再是致富路,更像催命符!
所以,何去何从?时间从不等人,对此,你怎么看呢?
发布于:广东省合肥股票配资,前三配资公司,10大股票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