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陆游(1125—1210),字务观,号放翁,南宋文学巨擘,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。他生于北宋覆灭之际,长于南宋偏安之秋,一生目睹山河破碎、中原沦陷,却始终以“上马击狂胡,下马草军书”的赤诚,将满腔热血倾注于笔端。其九千余首诗作中,爱国主题贯穿始终,既有“铁马冰河入梦来”的豪迈,也有“遗民泪尽胡尘里”的悲悯。本文精选的十首诗词,恰似十面铜镜,映照出陆游从戎报国的壮志、壮志难酬的悲愤,以及至死不渝的家国情怀。
图片
1
示 儿
陆游〔宋代〕
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。
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。
陆游深知人死如灯灭,一切皆成空,可他心中最痛的,是未能亲眼看到国家统一。这份悲,是深入骨髓的痛,是对山河破碎的哀伤,更是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。
“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”,他将最后的希望,寄托于未来。即便生命走到尽头,依然坚信宋军能收复失地。临终前还不忘叮嘱儿子,在家祭时告知这一喜讯。短短二十八字,饱含着陆游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,如黄钟大吕,穿越时空,震撼着后人的心灵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国家的统一与繁荣而不懈奋斗。
图片
图片
2
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·其二
陆游〔宋代〕
僵卧孤村不自哀,尚思为国戍轮台。
夜阑卧听风吹雨,铁马冰河入梦来。
陆游此诗,尽显拳拳爱国之心。首句“僵卧孤村不自哀”,描绘出他年老体衰、独居孤村的凄凉之景,可他并未沉溺于自身困厄而哀伤。“尚思为国戍轮台”,笔锋一转,直抒胸臆,即便身处如此境地,依然心系国家,渴望奔赴边疆,为国守卫。
后两句“夜阑卧听风吹雨,铁马冰河入梦来”,风雨交加之夜,诗人卧听声响,恍惚间,抗金杀敌的铁马冰河之景闯入梦境。这是现实与理想的交织,梦中驰骋疆场,正是其爱国壮志未酬的生动写照,读来令人动容,深感其爱国情怀之炽热深沉。
图片
图片
3
书 愤
陆游〔宋代〕
早岁那知世事艰,中原北望气如山。
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。
塞上长城空自许,镜中衰鬓已先斑。
出师一表真名世,千载谁堪伯仲间!
陆游这首《书愤》,满溢着炽热的爱国情怀。首联他忆起早年,哪知世事艰难,只知北望中原,豪气干云,一心渴望收复失地。颔联“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”,具体描绘抗金经历,雪夜中楼船疾进,秋风里铁马奔腾,尽显当年英勇豪迈。
颈联笔锋一转,“空自许”与“已先斑”形成强烈反差,空有守国之才却壮志难酬,双鬓已白却一事无成,悲愤之情溢于言表。尾联借诸葛亮《出师表》自比,表达对贤相的敬仰,更流露出自己无人赏识、报国无门的悲慨,读来令人动容。
图片
图片
4
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·其二
陆游〔宋代〕
三万里河东入海,五千仞岳上摩天。
遗民泪尽胡尘里,南望王师又一年。
陆游这首诗,爱国之情沉痛而浓烈。开篇“三万里河东入海,五千仞岳上摩天”,以夸张之笔勾勒出黄河奔腾、华山高耸的壮丽山河,尽显祖国大地的雄浑与辽阔,这是诗人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故土。
然而,这般大好河山却沦陷于金人之手。后两句“遗民泪尽胡尘里,南望王师又一年”,笔锋陡转,描绘出沦陷区百姓在胡人统治下,眼泪流干,却依然年年向南盼望王师收复失地的悲惨画面。诗人借遗民之苦,深刻揭露了南宋朝廷的软弱无能,更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。
图片
图片
5
病起书怀
陆游〔宋代〕
病骨支离纱帽宽,孤臣万里客江干。
位卑未敢忘忧国,事定犹须待阖棺。
天地神灵扶庙社,京华父老望和銮。
出师一表通今古,夜半挑灯更细看。
陆游此诗,尽显其拳拳爱国之心。首联“病骨支离纱帽宽,孤臣万里客江干”,描绘出诗人病体羸弱、孤身漂泊江干的落寞之景,但困境并未消磨其志。颔联“位卑未敢忘忧国,事定犹须待阖棺”,掷地有声,即便地位卑微,也不敢忘却为国分忧,且坚信对与错、功与过,要待死后盖棺方能定论,体现出他坚定的爱国信念与豁达的生死观。
后两联借天地神灵护国、京华父老盼君和诸葛亮《出师表》,进一步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关切,渴望收复中原,其爱国情怀深沉而炽热,令人动容。
图片
图片
6
诉衷情·当年万里觅封侯
陆游〔宋代〕
当年万里觅封侯,匹马戍梁州。关河梦断何处?尘暗旧貂裘。
胡未灭,鬓先秋,泪空流。此生谁料,心在天山,身老沧洲。
陆游这首词,爱国之痛深沉而悲怆。上阕追忆往昔,“当年万里觅封侯,匹马戍梁州”,尽显其早年豪情壮志,单枪匹马奔赴边疆,渴望建功立业、收复失地。然而“关河梦断何处?尘暗旧貂裘”,如今梦境破碎,往昔的战袍已蒙尘,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令人唏嘘。
下阕直抒胸臆,“胡未灭,鬓先秋,泪空流”,敌人未灭,自己却已双鬓斑白、泪流不止,悲愤之情溢于言表。结尾“心在天山,身老沧洲”,更将有心杀敌、无力回天的无奈推向极致,读来令人肝肠寸断。
图片
图片
7
金错刀行
陆游〔宋代〕
黄金错刀白玉装,夜穿窗扉出光芒。
丈夫五十功未立,提刀独立顾八荒。
京华结交尽奇士,意气相期共生死。
千年史册耻无名,一片丹心报天子。
尔来从军天汉滨,南山晓雪玉嶙峋。
呜呼!楚虽三户能亡秦,
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!
陆游这首诗,以金错刀起兴,尽显豪迈壮烈的爱国情怀。开篇描绘金错刀的精美与光芒,暗喻自身才华与抱负。接着“丈夫五十功未立,提刀独立顾八荒”,道出年过半百却功业未成的苦闷,独立顾盼间,尽是对报国无门的悲慨。
诗中提及与奇士相交、共期生死,更凸显其为国赴死的决心。“千年史册耻无名,一片丹心报天子”,直白地抒发了渴望青史留名、忠心报国的壮志。末句以楚人亡秦之典,发出“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”的呐喊,气势磅礴,展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坚定信念与抗敌必胜的豪情。
图片
图片
8
关山月
陆游〔宋代〕
和戎诏下十五年,将军不战空临边。
朱门沉沉按歌舞,厩马肥死弓断弦。
戍楼刁斗催落月,三十从军今白发。
笛里谁知壮士心,沙头空照征人骨。
中原干戈古亦闻,岂有逆胡传子孙!
遗民忍死望恢复,几处今宵垂泪痕。
陆游此诗,如一记重锤,敲响南宋腐朽统治的警钟。开篇“和戎诏下十五年,将军不战空临边”,直指朝廷屈膝求和,将军空守边关的荒诞。朱门内歌舞升平,战马肥死、弓弦断折,形成鲜明对比,尽显统治者的昏聩。
戍楼刁斗声中,壮士从青春到白发,却只能空怀报国之心,沙头征人遗骨无人问,何其悲凉!“岂有逆胡传子孙”的质问,振聋发聩。遗民忍死盼恢复,今宵垂泪,更凸显出诗人对沦陷区百姓的同情,以及渴望收复失地、统一山河的强烈爱国之情。
图片
图片
9
夜泊水村
陆游〔宋代〕
腰间羽箭久凋零,太息燕然未勒铭。
老子犹堪绝大漠,诸君何至泣新亭。
一身报国有万死,双鬓向人无再青。
记取江湖泊船处,卧闻新雁落寒汀。
陆游这首诗,爱国豪情与壮志难酬的悲愤交织。首联“腰间羽箭久凋零,太息燕然未勒铭”,羽箭久置,暗喻自己空有报国之能却无用武之地,叹息未能如窦宪般刻石燕然、建功立业。
颔联以“老子犹堪绝大漠”展现豪迈气概,表明自己仍有能力奔赴边疆杀敌;又借“诸君何至泣新亭”讽刺那些徒然悲叹的官员。颈联“一身报国有万死,双鬓向人无再青”,更是将不顾生死、一心报国的赤诚与年华老去、功业未成的无奈刻画得入木三分,读来令人动容,尽显其爱国之心的深沉与执着。
图片
图片
10
秋波媚·七月十六日晚
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
陆游〔宋代〕
秋到边城角声哀,烽火照高台。悲歌击筑,凭高酹酒,此兴悠哉。
多情谁似南山月,特地暮云开。灞桥烟柳,曲江池馆,应待人来。
陆游此词,爱国豪情与浪漫想象相融。上阕开篇“秋到边城角声哀,烽火照高台”,描绘出边城秋意中,号角声声哀切,烽火照亮高台的肃杀之景,却也点燃了诗人内心的壮志。“悲歌击筑,凭高酹酒,此兴悠哉”,他借击筑悲歌、酹酒祭天,抒发收复失地的昂扬兴致。
下阕“多情谁似南山月,特地暮云开”,将南山月拟人化,赋予其多情特质,仿佛也在为诗人扫清暮云。末句想象灞桥烟柳、曲江池馆都在等待宋军到来,尽显对收复长安的坚定信念与热切期盼。
图片
备注:文章/资料皆为个人整理学习用,如有错误,欢迎指正,一起学习共同进步!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合肥股票配资,前三配资公司,10大股票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