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赵婷婷)“许多年轻人想去中国留学。中国发展速度快、前景广阔,非常酷!”19岁的俄罗斯姑娘阿廖娜·伊耶夫斯卡娅对美国《纽约时报》说。
伊耶夫斯卡娅正在莫斯科市立师范大学学习中文。她相信,中国正在崛起,掌握中文能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。
莫斯科多所高校开设了中文课程。“对俄罗斯人来说,中国已成为令人向往并且很‘潮’的存在。”《纽约时报》写道。
在莫斯科街头,中国品牌汽车随处可见;各大博物馆与演出场馆竞相推出中国主题的展览和表演;许多俄罗斯家庭希望孩子尽早接触、学习中文。
“过去的3年让俄罗斯人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东方:东方不再是欧洲之外的‘异国情调’,而是成了商业、旅游和求学领域的主流方向。”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所长基里尔·巴巴耶夫对《纽约时报》指出。
近年来,中俄务实合作显示出强大韧性和互补性,取得亮眼成绩。在两国元首把舵领航下,中俄坚定不移深化战略协作,推动中俄关系稳定、健康、高水平发展,双边关系持续焕发新活力。
俄罗斯汽车市场分析机构Autostat的数据显示,今年6月,俄罗斯进口的乘用新车中73.9%来自中国。“虽然宝马更有声望,但我认识的一些人已经换成了中国制造的理想汽车。”俄罗斯广播节目主持人谢尔盖·斯季拉文是视频网站YouTube上一个汽车博客的创始人,他告诉《纽约时报》,“理想是一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,它在莫斯科街头随处可见。”
《纽约时报》观察到,俄罗斯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日益高涨。
在莫斯科,几所开设中文课程的公立学校都出现了招生名额供不应求的现象。中文课程在语言类院校和技术类院校均颇受欢迎。一家著名招聘网站称,近年来,俄罗斯需要中文的职位激增。过去,俄罗斯剧院时常上演西方艺术家执导的剧目,现在则上演中国戏剧导演根据中国当代小说改编的剧目。
今年1月底,莫斯科市中心换上了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主题装饰,蛇年主题列车、舞狮表演、大红灯笼、抱着圣诞树的大熊猫……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。
4月10日,“食味中华——中华古代饮食文化展”在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开幕。此次展览是“中俄文化年”的重要交流项目,全方位、多角度阐释了中国古代源远流长、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,为俄罗斯观众带去一场跨越千年的味觉文化盛宴,加深了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与友谊。
俄罗斯杂志编辑亚历山大·格雷克告诉《纽约时报》,他非常喜欢中国,他的孩子们都在学习中文。“中国是我们的好伙伴。这个国家正在成为全球顶尖国家。”他感慨道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合肥股票配资,前三配资公司,10大股票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